2022/23學年大灣區直播遊學交流活動
順應近年香港學生已逐漸適應線上的學習模式,本中心現正推出大灣區直播遊學交流活動,以即時、互動強的線上直播遊學,讓身在香港的學生也能參訪大灣區不同的參訪點,在交流導師帶領下與當地導遊及導賞員互動,加強學生對國家最新發展以至中華文化傳統的認識。
課程主題:廣州智慧城市建設
(廣州國際生物島)
▲ 生物島俯瞰圖、無人小巴、無人駕駛的士、
無人清掃機器人、無人餐車
一、相關主題
近年國家在不同領域取得的成就;智慧城市
二、學習重點
1、透過直播,沉浸式體驗廣州智慧城市設施(如無人巴士、無人餐車、無人掃地車),認識內地在智慧城市的發展規劃及取得的成就,思考 5G 技術、大 數據技術、物聯網等高新科技對城市治理的影響。
2、認識廣州生物島的地理位置、發展定位和高新科技企業,了解生物島如 何以創新為驅動,推動科技與生態結合發展,思考香港城市發展如何結合生態和 科技。
三、課程時長
40 分鐘
四、參訪點簡介
智慧城市是運用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空間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促進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和服務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國家在“十 四五”規劃和 2035 年遠景目標中明確指出,“分級分類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 “建設智慧城市和數字鄉村”。廣州“十四五”規劃提出,未來 5 年,建成國際一流智慧城市,高標准打造數字政府、數字經濟和數字社會三位一體的廣州智慧城市。
廣州國際生物島位於廣州黃埔區,致力於建設大灣區核心生態型智慧城市, 打造科技感十足的研創與展示高地。生物島打造智慧化高品質生態空間,推動智 慧生活、智慧出行、智慧新零售,打造 5G 示範島、智慧生物島。
生物島開拓了多項園區智慧應用場景,大力推進車路協同新基建項目建設, 打造全國首個 5G 自動駕駛應用示範島,深入建設 5G 全域覆蓋和全省首個面向 5G 技術的物聯網與智慧城市示範區,打造智慧上島預約系統,實現車輛、人員 進出島智慧化預約識別,為全島人車管控和企業管理服務提供智慧化解決方案。
生物島園區內部署無人小巴、無人駕駛的士、無人餐車、無人清掃機器人、 洗地車等設施,增添園區無人清潔、零售服務,提升園區環衛保潔智慧化、機械 化作業水準,為企業員工和群眾帶來良好的科技氛圍。
五、活動流程
序號 | 地點 | 直播內容 | 交流活動內容 | 時間 |
1 | 課室 | / |
|
5min |
2 | 無人 巴士 |
無人巴士車內 |
|
15min |
3 | 無人 巴士 |
生物島周邊 |
|
|
生物島“5G+ 智慧”設施 |
|
|||
4 | 無人巴士車站 | 無人巴士外觀 |
|
3min |
5 | 官洲地鐵站 | 沿途景色 |
|
2min |
6 | 無人 餐車 |
無人餐車外觀 |
|
10min |
7 | 課堂 | / |
|
5min |
課程主題:廣州的傳統藝術文化和文創發展
(非遺文化-骨雕技藝)
▲張民輝藝術創作室、《大灣區之春》骨雕作品
一、相關主題
傳統中華文化的特質——嶺南文化;
二、學習重點
1、通過直播觀賞作品,訪問非遺傳承人徒弟或工藝師傅,瞭解獨具匠心的骨雕工藝,領略骨雕裝飾之美。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工藝和工藝在當代持續傳承和發展的歷程,思考曆史文化傳承如何與當代都市生活更好地融合。
2、通過深入淺出、生動有趣的直播方式,探索中國傳統手工技藝如何銳意創新,打造非遺傳承新路。
3、瞭解文創產品有效引導非遺資源活化利用及創新發展,推動非遺文創產品可持續發展的非遺生態系統。
三、課程時長
40 分鐘
四、參訪點簡介
廣州骨雕技藝已經有3000多年歷史,以鏤空,透深的雕刻技法聞名,作品纖細精美、玲瓏剔透,骨雕球、骨雕扇、骨雕龍船等都是典型代表,兼具很高的觀賞性和實用性,為廣州傳統“三雕一彩一繡”之首。地理環境優越,對外貿易繁榮的廣州在明清時期,雕刻工藝與生產規模都達到了歷史高峰。張民輝先生于1972年開始學習雕刻技藝。
張民輝的作品以氣勢宏大、鴻篇巨制的大件作品為主,小件作品結構嚴謹,強調造型的奇巧、比例的正確和相配的適度。雕刻技藝以鏤空、通雕技法最為見長,特別是人物雕刻和畫舫,山石的雕鏤、拼鑲等,形成一套完整的精湛技藝。其《福如東海》、《南海明燈》等一批骨雕工藝精品,使得骨雕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技藝在張民輝大師腕下至今持續綿延,不斷輻散,意義十分深遠。
本次骨雕5G直播課將拜訪張民輝藝術創作室,讓更多人瞭解非遺骨雕特色、發現中華傳統技藝之美、創作人的匠人匠心,如同親身感受、體驗骨雕的創作,讓骨雕技藝得以更好的發揚、傳承。
五、活動流程
序號 | 地點 | 直播內容 | 交流活動內容 | 時間 |
1 | 課室 | / |
|
5min |
2 | 骨雕工作室 | 工作室門口 |
|
15min |
3 | 骨雕工作室 | 榮譽牆 |
|
|
4 | 骨雕工作室 | 骨雕製作器具展櫃 |
|
|
5 | 骨雕工作室 | 骨雕作品展櫃 《十二生肖》 《三星拱照》 |
|
|
6 | 骨雕工作室 | 骨雕作品展櫃《大灣區之春》 |
|
|
7 | 骨雕工作室 | 骨雕作品展櫃《骨雕套球》 |
|
|
8 | 骨雕工作室 | 骨雕製作台 |
|
12min |
9 | 骨雕工作室 | 《大灣區之春》展櫃前 |
|
5min |
10 | 課堂 | / |
|
3min |
課程主題:深圳前海(濱海片區)的城市規劃
▲寶安區圖書館、寶安中心區青少年宮、
歡樂港灣及“灣區之光”摩天輪
一、相關主題
城市規劃
二、學習重點
1、走進前海寶安中心濱海片區,瞭解國家對深圳前海的規劃建設及未來產業發展;
2、認識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對支持香港經濟社會發展、提升粵港澳合作水平、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義;
3、通過直播親身感受“中國速度”、“前海速度”,瞭解前海合作區“敢為天下先”的精神、“一年一個樣”的驚人蛻變。
三、課程時長
40 分鐘
四、參訪點簡介
1、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
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簡稱:前海合作區),總面積120.56平方公里,包括寶安中心區的濱海片區和南山區的南海大道以西地區。開發建設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是支持香港經濟社會發展、提升粵港澳合作水平、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的重要舉措,對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增强香港同胞對祖國的向心力具有重要意義。2010年8月26日,國務院批復同意《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明確把前海建設成爲粵港現代服務業創新合作示範區。2021年9月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發布,前海合作區將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全面深化改革創新試驗平臺,建設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方案明確,進一步擴展前海合作區發展空間,前海合作區總面積由14.92平方公里擴展至120.56平方公里。
2、寶安區圖書館寶安區圖書館(新館)
自2013年底建成開放。場館位于寶安中心區中央綠軸上,總建築面積48000平方米,采用“圖書館+城市規劃展覽館”兩館合一設計。寶安區圖書館作爲寶安區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的總館,爲廣大市民讀者提供綜合性文獻借閱服務及信息服務。目前館內藏書量220.5萬册、閱覽座位2000個,設有少兒圖書館、青少年閱覽室、嬰幼兒圖書館、報刊閱覽區、盲文閱覽室、自助圖書館、圖書借閱區、工業技術圖書閱覽區、數字服務與體驗區、參考與專題服務區等全開架式文獻閱覽室,以及姓氏家譜閱覽室、視聽室、報告廳、多功能活動室和自修室等功能室。
3、寶安中心區青少年宮
寶安區青少年宮是共青團寶安區委員會直屬的公益性事業單位。承擔著開展青少年服務工作的實踐探索和理論研究,開發和管理青少年服務項目、組織開展青少年交流和課外校外活動,建設志願服務、青少年創新創業實踐等公益服務平臺,提供公益服務等重要職能。這里是寶安中心區的濱海片區,是前海城市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里還有足球公園,生活、娛樂、文化配套已日趨成熟。
4、歡樂港灣及“灣區之光”摩天輪
歡樂港灣,是集濱海休閑、文化旅游、藝術體驗、生態辦公爲一體的“國際灣區之心濱海生活創想地”。這里秉承國際視野、原創設計、開放共享、綠色生態四大開發理念,打造27萬m²海濱文化公園、12萬m²濱海體驗式商業街區、總建築面積約3.8萬m²的深圳濱海演藝中心、建築面積約1萬m²JW萬豪酒店光之翼等多元業態。這里更有國內首個全天景回轉式進口轎厢摩天輪,它由華僑城集團聯合“倫敦眼”打造團隊、歐洲STARNETHENGINEERING團隊和巨馬集團精心打造而成,融合全球先進設計建造技術。摩天輪取名“灣區之光”,總高128米,是深圳上空最高的摩天輪,如今已成為深圳的地標之一。前海包括寶安中心區的濱海片區,這里的生活、娛樂、文化配套已日趨成熟,成為前海城市規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五、活動流程
序號 | 地點 | 直播內容 | 交流活動內容 | 時間 |
1 | 課室 | / |
|
5min |
2 | 開場:圖書館外 | 圖書館外觀 |
|
5min |
3 | 青少年宮 | 青少年宮外觀 |
|
5min |
4 | 足球公園 | 場地及周邊大廈 |
|
5min |
5 | 歡樂港灣 | 商業街區、慶典廣場、濱海藝術中心 |
|
5min |
6 | 網紅探店 (如鐘書 閣) | 網紅探店 |
|
5min |
7 | “灣區之光”摩天輪 | 摩天輪外觀、 海濱 |
|
5min |
8 | 課堂 | / |
|
5min |
課程主題:高新科技成就——無人駕駛汽車在南沙實踐
▲ 小馬智行出租車行駛時內部情形/在路上行駛
圖片來源:廣州日報
一、相關主題
近年國家在不同領域取得的成就;國家安全
二、學習重點
1、認識我國無人駕駛汽車的發展現狀及取得的成就,思考無人駕駛汽車發 展對現今社會的影響;
2、認識南沙無人駕駛汽車的發展狀況和智慧城市規劃,思考南沙區在發展 無人駕駛汽車産業上的優勢;
3、通過直播親身體驗“小馬智行”無人駕駛汽車,認識無人駕駛汽車與常 規汽車的區別,感受 5G、大數據技術在無人駕駛汽車的應用。
三、課程時長
40 分鐘
四、參訪點簡介
無人駕駛汽車(內地稱為:智能網聯汽車),(IntelligentConnectedVehicle,ICV),是指車聯網與智能車的有機聯合,是搭載先進的車載傳感器、控制器、執行器等裝置,幷融合5G、大數據、雲端技術等現代通信與網絡技術,實現車與人、路、後臺等智能信息交換共享,實現安全、舒適、節能、高效行駛,幷最終可替代人來操作的新一代汽車。雖然目前國內的智能網聯汽車還沒大範圍推廣,但其適用領域逐漸顯現。交通出行、物流運輸、環衛清潔、安防巡檢都將是其主要應用領域。
2、南沙區
南沙區地處珠江出海口和粵港澳大灣區地理幾何中心,是廣州市唯一的出海 通道,也是連接珠江口兩岸城市群和港澳地區的重要樞紐性節點,廣深港高速鐵 路、廣州地鐵四號綫等交通大軸綫縱橫貫穿。2012 年 9 月,南沙新區獲批爲國 家級新區;2014 年,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成立。《粵港澳大灣區發展 規劃綱要》文件中,南沙區被定位爲粵港澳全面合作示範區,將攜手港澳建設高 水平對外開放門戶、創新發展示範區、金融服務重要平臺和優質生活圈。
2018 年起,南沙在廣東省率先發布《廣州市南沙區關於推進智能網聯汽車 道路測試有關工作的指導意見(試行)》(以下簡稱《意見》),推動建設無人駕駛 示範區。南沙區政府將支持建設高級別自動駕駛的 5G 示範路段、車端感知系統, 通過“城市大腦”平台彙聚小馬智行、中科智城采集的車、路、人等相關數據, 打造智慧的車、智慧的路。小馬智行將提供自動駕駛車端感知數據,為城市交通 組織和精細化管理提供決策依據。中科智城將利用實時全量的城市數據資源全局 優化城市公共資源,建設保障智慧城市正常運行的“數據聯動中心”與“業務指 揮中心”。
3、小馬智行
目前,南沙智能網聯汽車以小馬智行的無人駕駛出租車爲主。小馬智行於2016年底在美國矽穀成立,以技術爲基礎,以應用爲導向,在中美兩國同時布局,落地自動駕駛技術。2017年小馬智行落戶南沙區,2018年在南沙落地運營中國第一支自動駕駛測試車隊,現在小馬智行的無人駕駛出租車已經在複雜的城區公開道路中累積了超過250萬公裏的自動駕駛安全路測裏程。即使駕駛位上有安全員乘坐,但是安全員接管的次數很少。2022年4月24日小馬智行宣布中標廣州市南沙區2022年出租車運力指標,這是國內首個頒發給自動駕駛企業的出租車經營許可,小馬智行獲准在廣州南沙投入100輛自動駕駛車輛提供出租車服務。預計從2022年5月起,小馬智行將在南沙全域開啟收費運營,並隨著業務逐步擴大服務至廣州市其他地區,惠及更多廣州市民。
五、活動流程
序號 | 地點 | 直播內容 | 交流活動內容 | 時間 |
1 | 課室 | / |
|
5min |
2 | 廣州南沙 萬達廣場 | 周邊環境 |
|
5min |
3 | 小馬智行 停靠站 | 周邊環境 |
|
5min |
4 | 小馬智行車 | 車外觀 |
|
5min |
車內設施 |
|
|||
5 | 小馬智行車、南沙海關 | 車外觀 |
|
5min |
6 | 課堂 | / |
|
5min |
課程主題:水資源安全——廣州荔枝灣水文化和水體治理
▲ 荔枝灣湧的河道
一、相關主題
傳統中華文化的特質——嶺南文化;國家安全:水資源安全;水體治理;
二、學習重點
1、透過鏡頭乘船遊覽荔枝灣湧,了解荔枝灣的歷史變遷和河道轉型為街道,再恢復為河道的歷程,認識城市發展對河道水質的影響和河道治理的困難與措施;
2、認識廣州水文化——龍舟文化的歷史故事,與內地導師一起進行尋龍遊戲,尋找荔枝灣湧的龍船,了解嶺南文化。
3、內地導師進行水質測試,了解河流、湖泊在城市的作用,從而認識河道治理和水資源保護的重要性,從而理解資源安全的概念;
三、課程時長
40 分鐘
四、參訪點簡介
作為一座有2200多年曆史的水城,廣州市坐擁1368條河湧與330座湖泊。近年來,廣州遵循“以水定城,順應自然”的原則,通過海綿城市建設打造生態宜居城市。荔枝灣擁有2000多年曆史,其舊址可遠溯到公元前206年趙佗南越王的時候。唐代時,今天的荔枝灣一帶仍多為窪地,河湧縱橫,荔枝夾道,其時廣州荔枝已享盛名,每逢荔熟之時,“十裏紅塵,八橋畫舫”。在明代,荔枝灣為文人傳頌,“一灣溪水綠,兩岸荔枝紅”。1940年代,隨著廣州城的擴展與人口增加,荔枝灣河溪兩面成為菜農、貧民聚居之地,居民為建房屋砍掉荔枝樹,加上成為工業基地,造成河流汙染。1958年,當局開辟了荔灣湖公園,保留了部分湖泊和水道,河道仍能被通逢源橋,南至多寶橋,但水系的各條支流被填平變成街道;隨著周圍的工廠建立和人口聚居,新荔枝灣水系已經淪為臭水溝。1985年前後,荔灣湖至多寶橋的水道被覆蓋。為了迎接廣州亞運,打造亞運景觀,“複建荔枝灣故道”的方案在2009年落實,2010年4月開始動工。2010年廣州亞運前夕,荔灣區斥資約1億元,將藏在泮塘馬路下743米長的一部分荔枝灣湧進行開挖複湧。河湧引進荔灣湖水,並在沿岸增建仿古建築、翻新和粉飾景區周圍的民居,來重塑荔枝灣風光。2011年之後,廣州市政府對荔枝灣進行二期、三期修復,變成今日荔枝灣風景區。
2、廣州扒龍舟
廣州扒龍舟是廣東省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最早可以追溯到五代十國時期的南漢。廣州早期賽龍舟只是一種宮庭活動,南漢後主劉龔當年在廣州城西疏浚“玉液池”,每年農曆端午節舉行龍舟競渡。廣州扒龍舟有趁景、鬥標兩種形式;具有強烈的宗族色彩,屬於男人的節日;體現了廣州市群眾的北帝信仰。自古以來,廣州就有“以龍會友”的習俗,端午節“扒龍舟”不僅是一項傳統民俗活動,更是老廣州探親訪友的重要儀式。據說,在廣州泮塘和佛山鹽步兩地,流傳著一段龍舟認“父子”的佳活。每年五月初五,作為“契爺”的鹽步“老龍”總要帶著鄉親父老的情誼到泮塘探親。而五月初六,則泮塘“仁威”龍舟也會到鹽步“探契爺”。在端午當天,荔灣枝必定會舉行龍舟巡遊活動,重現當年習俗。泮塘地主“仁威”龍舟就會從荔枝灣出發迎接四方來客。
五、活動流程
序號 | 地點 | 直播內容 | 交流活動內容 | 時間 |
1 | 課室 | / |
|
5min |
2 | 荔枝灣湧旁 | 荔枝灣湧 |
|
3min |
3 | 梁氏宗祠 | 傳統龍獅、龍 舟旗幡 |
|
5min |
4 | 文塔 | 以乘船的視角,拍攝荔枝灣湧沿途的景觀和水的顔 |
|
15min |
5 | 荔灣湖與荔枝灣湧之間 | 水閘 |
|
5min |
6 | 荔灣湖公園 | 沿途嶺南園林 |
|
4min |
7 | 課堂 | / |
|
3min |
課程主題:永慶坊歷史街區的活化與保育
▲ 歲月郵局、李小龍祖居、活字印刷體驗館、
非遺美食街、舊物倉、三雕一彩一繡展覽館
一、相關主題
傳統中華文化的特質;舊街區活化;
二、學習重點
1、認識廣州舊西關街區的建築特點和歷史故事;
2、認識永慶坊舊街區微改造的措施和現況,對比兩地對歷史文物建築、非遺文化的活化及保育發展現狀;
3、探索可持續的方式去活化和保育歷史文物建築;對比反思香港對歷史文物建築、非遺文化的保育和活化。
三、課程時長
40 分鐘
四、參訪點簡介
永慶坊的微改造項目是由廣州市荔灣區舊城改造項目中心公開招商,經過招標程式擇優確定投資、建設、運營單位,最終廣州萬科中標成為合作企業。廣州萬科中標後按照“修舊如舊,建新如故”的方法,在房屋修葺上基本保持原有建築的外輪廓不變,對其建築立面進行更新、保護與整飾,強化嶺南建築整體風貌特色,保留嶺南傳統民居的空間肌理特點。在改造模式方面,廣州市荔灣區委、區政府邀請多方機構學者,對恩甯片區深入調研分析後,提出了“政府主導,企業承辦,居民參與”的模式,爭取實現“三方共贏”。
作為廣州第一個舊城微改造項目,原先的恩甯路“永慶大街”在微改造後被掛上了“永慶坊”,呈現出老建築新面貌的特徵,咖啡館、茶室、手工藝術品店、餐廳、服裝店、民宿等商業類型都有。
2018年10月,永慶坊二期項目作為國家歷史建築保護利用試點正式啟動改造,改造總建築面積約7.2萬平方米,相當於一期的10倍,其中,修繕約3.6萬平方米,複建約3.6萬平方米,分示範段、騎樓段、粵博段、濱河段、多寶段、金聲段等8個片區分階段進行建設改造。永慶坊片區成為全國第一批歷史文化保護利用街區、廣州市第一個非遺街區、廣州市對外交流的視窗。
五、活動流程
序號 | 地點 | 直播內容 | 交流活動內容 | 時間 |
1 | 課室 | / |
|
3min |
2 | 歲月郵局 | 永慶坊外觀 |
|
3min |
3 | 歲月郵局 | 展廳 |
|
7min |
4 | 課室 | / |
|
1min |
5 | 李小龍祖居或 | 故居外觀及館內 |
|
5min |
活字印刷店 | 館內 |
|
||
6 | 課室 | / |
|
1min |
7 | 美食街或 | 美食店鋪 |
|
5min |
舊物倉 | 店內 |
|
||
8 | 課室 | / |
|
3min |
9 | 青創茶室或 | 店內 |
|
5min |
三雕一彩一綉展館 | 館內展品 |
|
||
10 | 永慶坊 | 永慶坊戶外 |
|
7min |
11 | 課堂 | / |
|
3min |